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登大屯谷看向天蝦 - 北市北投

    上禮拜土牛兄跟我提起迷人的向天蝦, 激起了我莫大興趣.
    土牛兄想的是騎單車上二子坪, 到了向天池觀察向天蝦再downhill下清天宮. 這我可不敢恭維.
    秋末刮東北風的時節,騎到陽明山腳就夠吃力, 再來個上坡和downhill, 我可受不了.
    搜尋再三, 規劃了有原始探索, 又有懷舊古道的大屯谷登山O型路線, 合口味的土牛應該會欣然接受, 結果他一口回絕.
    還好老同學和堂弟有興趣, 順利成行.
直徑130M深約20M的向天池是個終年乾涸的火山口湖, 只有在颱風豪雨後才會在中央
形成深可5M直徑80M的池塘
10/5()
    計畫從北投復興三路310巷大屯國小旁上溯粗坑溪(又名永春寮溪為磺港溪上游)登大屯谷, 再依序登大屯南峰, 大屯西峰, 面天山和向天山4顆山頭後到向天池, 最後下淡水興福寮, 再踢3公里公路回大屯國小, 約6小時時程.

實際路程 :
1  ) 09:56  大屯國小          (H326M,     0Km)
2  ) 12:12  南峰登山口      (H900M,  2.5Km)
3  ) 12:25  大屯南峰          (H959M,  2.7Km)
4  ) 12:40  返回登山口      (H900M,  2.9Km)
5  ) 13:05   用餐25分鐘
6  ) 13:27   大屯西峰         (H985M, 3.3Km)
7  ) 13:50   面天坪             (H820M, 3.9Km)
8  ) 14:05   涼亭躲雨15分鐘
9  ) 14:10   面天登山口    (H820M, 4.1Km)
10) 14:40   面天山            (H977M, 4.7Km)
11) 15:10   向天山            (H949M, 5.1Km)
12) 15:20   向天池            (H818M, 5.5Km)
13) 15:45   繞行並觀察向天蝦      ( 5.7Km)
14) 16:40   興福寮             (H430M, 6.9Km)
15  17:30   大屯國小         (H326M,  10Km)

    總結來說這趟行程順利圓滿, 每個人都很開心. 颱風後的荒溪有少量溪水, 路跡難辨, 容易迷途. 一開始就走岔, 看GPS折回順利登上山谷T字叉, 遇到5位前輩山友歡談後他們往右上中正山, 我們往左登大屯南峰. 登山口十字叉拉繩上南峰稍費力,但行程不長. 山頂風大, 無法久留. 登西峰路途稍長, 但固定繩索省力不少. 下西峰陡且濕滑, 費時費力. 面天坪時雨勢加大,涼亭躲雨十多分鐘後續行.
    其實這天雖然山下大太陽, 大屯山上卻不時飄著雨, 一直是霧濛濛的, 所以增加了濕滑和難度; 尤其是從面天山下行一直到興福寮, 石板階梯相當折磨人, 落腳重又要擔心滑倒. 好不容易興福寮接上柏油路, 沒想到是個長陡上坡... 無言... 兩個上下坡後, 終於看到了終點...
復興三路是條優美的山腰景觀道路, 可以接到淡水的小坪頂北新庄
0956 大屯國小旁起登
1000 從27號民宅後與擋土牆間的小路走過來
1021農路底過了小橋左手邊的綠色拱門就是登山起點
1025 一開始就走岔到了邊坡的香蕉園裡
1039 沿著溪床左右前進
1046 有倒木坍塌並且路條消失, 要努力找上行路線
1047 成綑水管往上游延伸, 或左或右或橫空
1103 赫然一個人工伏流出口 應該就是山下人家的水源, 海拔高度約600
1107 水源上方有人影人聲, 是右往中正山的山谷T字叉 取左
1126 與山友聊了20分鐘後分道揚鑣
台灣山菊花季, 一路綻放
1136 橫渡粗坑溪另一支流峽谷
1137
1146 一路大多拉繩陡上
黃花鼠尾草 唇形花科 台灣特有種 園藝種一串紅的親戚
1212 接上登山口十字叉 順下往中正山 左轉不遠為大屯南峰登山口
1217 短短200公尺費了不少力氣
1220 濕滑泥濘 每人都沾了不少泥巴
1221 接近山頂 朔風呼號作響
1226 登頂大屯南峰
風很大 所以拍成這樣
1231 趕緊回登山口用餐
1235 雖然有繩索利用 少不得滑倒
上山容易下山難
1316 用餐畢腰繞路經過大屯坪叉開始拉繩上大屯西峰
1318 山路又長又陡又滑 還好有鋼柱固定的纜繩支撐
像芹菜又像明日葉的野當歸
回看剛剛下來的大屯南峰
南峰北面山腳淺綠蕨類植生的大屯坪
1327 大屯西峰到了
往前看面天山向天山 淡水河和八里
1336 600公尺長的陡下坡
堂弟已經戴上手套
1408 面天坪 氣溫20度 雨停了 人散了 我們也要走了
1411 離涼亭200公尺的面天山登山口
1418 一路拾級而上
1428 短短400公尺即可登頂
1431 偶而風吹雲散瞥見山腳耀眼的都市
秋天常見地上匍匐爬行的紅圓翅鍬形蟲
1438 面天山頂的明顯地標 - 反射板
觀景台看見淡水河口八里挖仔尾
1443 面天山頂
1444 下行
1501 鞍部剛好鳥瞰三芝一帶
1505 剛走過的面天山
1508 向天山 今天最後一顆山頭
彷彿漂浮半空的觀音山
1520 向天池到了
向天池
積水消散 只一池輕淺
1547 完成目標 心滿意足往興福寮前進 入口正好在向天池正對面
越過池邊低嶺就要一路向下
1552 濕滑石階走到兩腿發軟
1557 經過畚箕湖古道叉
1614 崩塌地
1641 興福寮登山口
眼前還有3公里50分鐘路程要上上下下
1712 逗弄網籬上健康肥碩不怕人的青蛇
    從谷歌地圖上來看, 東北西南走向的陽明山系, 最東南端一個明顯的深長山谷就是大屯谷, 由大屯西峰和南峰構成的火山口南邊塌陷, 加上溪澗向上侵蝕形成.

由大屯國小起始上爬深長的粗坑溪谷 一路平順到向天池 沒想到下坡石階和3公里山路走到腿軟
opencyclemap可以清楚看到這次的O型路線
   向天池也是一個火山口, 因為池淺且保水不佳, 只有在颱風大雨後才能形成池塘, 且只能維持十天左右. 這樣的天然條件剛好適合生命週期極短的向天蝦生存.
    向天蝦(連結自然攝影中心的特寫照片)是一種淡水的浮游生物, 又稱仙女蝦(fairy shrimp)或豐年蝦, 甲殼動物鰓足類,胸節11節各一對泳肢, 呼吸用的鰓位於泳肢基部, 以藻類菌類為食, 學名鵠沼枝額蟲(Branchinella kugenumaensis), 產於印度,日本, 台灣本島的向天池和金門金寧鄉, 模式產地日本的鵠沼村(石川千代松, 1895年)的水田. 另有類似物種產於小蘭嶼火山口(小蘭嶼仙女蝦, 不同科屬).
    這種原始生物的壽命最長可達110. 最大長度為27mm, 蝦狀外型和綠色的腹部泳肢為最大特徵. 通常雄性較大且比例稍高, 頭部第二觸角特化為交配執握器, 而雌性特徵即下腹所抱的淡黃卵粒.
    當夏秋季颱風豪雨積水成深2米直徑80米的水塘時, 向天蝦就可能在24~48小時內孵化, 但未必足夠撐到第7天性成熟, 只有繼續降下大豪雨, 或者一次下足3米深以上, 積水10天以上, 才足以產生成熟的休眠卵. 當池底乾涸, 所有的向天蝦死去, 休眠卵就在池底度過一到數年的休眠期, 直到另一次大雨來臨.
    這次觀察到的向天蝦大概正好是豪雨後一周, 水池已淺, 有相當密度的向天蝦發生, 但身形細小, 不足15mm, 推估3天後才可能有20mm以上的抱卵族群.
    向天池另有兩種個體較小不足5mm的鰓足類蚌蟲(clam shrimp) - 真鵠蚌蟲和貓眼蚌蟲也有著類似的生命史同屬鰓足綱, 無甲目的向天蝦複眼有眼柄無頭胸甲, 雙甲目的蚌蟲複眼無眼柄而有頭胸甲, 是最主要的特徵區別. 我們所熟悉的蝦蟹則屬於軟甲綱十足目.

用觀察盒看到2隻向天蝦
黑色襯底看出綠色泳肢
    以下2張截圖翻攝自動物百科圖鑑(明天國際圖書)

蚌蟲和雄性向天蝦的身體結構圖示
鰓足綱有800種, 大多是淡水浮游生物; 橈足綱有8500種, 則是海洋浮游生物. 圖示鰓足蟲與向天蝦同屬, 也是仰泳濾食.
    這次登山途中也見到了罕見的金線蓮.  台灣金線蓮, 蘭科, 金線蓮屬, 廣分布於全島500~1500闊葉林下, 但不常見. 台灣另有同屬之高雄金線蓮, 單囊開唇蘭和二囊開唇蘭3.
    
後記: 10/14 再次來到向天池, 池水已乾, 只剩下幾個小水漥. 完全沒有向天蝦蹤影, 水裡是滿滿的蝌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